于雷与陈可,那一见钟情的爱,就来得那么突然。未名湖上的深情一吻,向你表白我的心。我爱你时,你在逃避;等你醒悟时,我仍然在那里等你。我们的爱,我们的罚,就让湖水去见证吧。
过了一会儿,刘梦雨完成了一个独舞节目的创作,娇滴滴地伸了个懒腰,把纸递给于雷,说道:"你看看,给点意见。"刘梦雨表面上的故作成熟掩饰不住内在的肤浅,于雷看着她写的这段词,心里实在是闷得慌:"女: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男:今天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秋日。
女:如果要把这个季节比作是味道,你会选择哪一种呢?酸?甜?苦?辣?
男:当然,我会选择甜。
女:是的,在这样一个晴朗的秋日里,**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一支独舞——《甜》"小学生也写得比这个好!于雷心想。你随便找个人问问今天是什么日子去!要是有人说这是温暖的秋日我就服了你!除非你找着个神经病!还什么酸甜苦辣,你以为是做菜么?
于雷在脑海中想象"谢霆锋"呆呆地站在台上,呼应着刘梦雨愚蠢的台词,心里一阵苦笑。
要是你愿意照这个稿子念,我也没意见。他于是把稿子递给了"谢霆锋",说:"还是你们自己人看看,每个人偏好的语言风格都不一样。我觉得挺好的,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这最后一句话纯粹就是在把"谢霆锋"往火坑里推,但于雷此时心情正不好,便也就借着这个机会寻寻别人的开心。没过一会儿,"谢霆锋"的脑门上便沁出了密密的汗珠。他一定是想到了自己说这些话时会受到的屈辱。
"这个……是不是有点太牵强了……""谢霆锋"嗫嚅道。
"会么?我觉得挺自然的呀!"刘梦雨很夸张地做了一个惊讶的表情。
自然?你管这个叫自然?你知道自然长什么样么?于雷心里正乐得紧。
"那你帮我改改吧,我创作的风格可能和你们不太一样,毕竟我当时一直是在正规的艺术学校上学。没关系,你按着你舒服的改。"刘梦雨宽宏大度地说。
于雷真想把这段话录下来,下次放给陈可听。
他一定会笑得很开心,于雷心想。
陈可……于雷的心里又是一阵酸楚的悸动。
18、旁白·张树
这时候的陈可,正和张树他们三个荡漾在颐和园昆明湖的秋波中。
颐和园真是个好地方,陈可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如果没有那么些人来煞风景的话。
颐和园离京大西门只有三、四站路,在淡季凭学生证买门票只要十块钱一张,还是很划得来的。
陈可他们租了两艘手划船,他和张树一艘,其他两个哥们另一艘。
在船上,陈可面对着张树坐着,手里摇着浆。别看张树比陈可壮了不少,力气却比不过他,宿舍里掰腕子还没人能掰得过陈可呢。
张树觉得这样的情景有些好笑,他总觉得如果有谁需要被照顾与呵护的话,那也应该是他对面坐着的这个人。尽管两个人都是男生,但始终还是自己来划浆更符合一般人的美学观念。这个想法莫名其妙么?张树自己思忖,确实有点莫名其妙,但也确实有些难以言传的合理成分在其中。
"新生文艺汇演是在什么时候啊?真想早点看你演出。"张树说。
"好象是十一之前的那一周。"陈可答到。
张树在和陈可相处了半个月之后渐渐地琢磨到了他的思维模式——陈可这个人往往是听不出别人想让他说什么话的。
难道你以为对话就是你问我答,我答你问么?不是!人们说话往往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一句话表面是在赞美你,实际上却是在等你赞美他;表面上是在骂自己,实际上却是在等你安慰他。就象刚才张树问的这句话,重点不在于前半句——这么大的活动看海报就知道了,还用得着现问么——而是在于后半句期待陈可演出的话。这是一个极力示出友情和善意的举动,如果是象于雷这样的人就会马上答道:"真的么?那一言为定,你可一定要来啊!"这样的话,就得体地回应了他人的善意,并且表现出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
而陈可却不会这样想,他的语言结构总是船夫对唱的模式。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如果是陈可,他会说:我的家乡在青岛。
但实际上,当船夫吆喝出这句词来的时候不仅仅是在问张老三的家乡在哪里,也是暗示着张老三来反问自己:那你的家乡又在哪儿?如果张老三也和陈可一样楞乎乎的,恐怕以后就很难在船夫界吃香了。
但张树觉得这正是陈可可爱的地方——他不会说些言不由心的话来哄你开心,要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就会不说——他宁可不说,也不会乱说。
张树见多了伶牙利齿的人。他在高中时就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国高中生辩论赛,得过很多场最佳辩手。他最憎恶的辩论风格就是虚词浮语、花里胡哨,把一句话拆成两句话,把两句话扯成一首诗。有什么话就干脆利落地说!张树认为话多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在一般人看来,陈可的话常常有点冒傻气(比如说,上次在日本餐厅里,他就直喇喇地问徐颖的名字)。但张树觉得,只要了解了他的思维方式,就可以看出来,他其实是在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和别人说的每一句话——只不过是以他理解的方式。
在颐和园里逛了一天,哥儿几个回到屋里的时候都有些累了。而且明天又有课,便都早早地洗漱完毕,上床睡觉了。
又是星期一。
上完课,陈可说要去图书馆,一个人先走了。张树和其他几个哥们一块回宿舍。
经过三角地的时候,张树注意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变化。
三角地是京大最著名的地点之一。文革当中第一张大字报就诞生在这个地方,很多年前的那一场风波也在这里有过非同寻常的历史。
但现在,三角地的中央不过就是一块布满铁锈的三面布告栏而已,上面贴满了考研辅导班的广告。布告栏的每一边都临着一条路,正东西走向的那一条是通往农园的,路的另一边就是百周年纪念广场。
这条路是所有的学生上课下课的必经之路,也是京大最重要的宣传阵地。在三角地到农园之间的道路南侧种着几棵树,是专门用来挂横幅的。
今天,在许多迎新论坛之类的横幅之外又多了一条蓝底白字的横幅,在一片红色的海洋里显得异常醒目,上面写着:"欢迎加入京大学生会".学生会在路边设了几张桌子,接受大家的登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
- 吹笛子的民工(同志真实故事)2022-05-17
- 我们之间的事---同志真实故事2022-05-17
- 北大三部曲:未名湖畔的爱与罚2021-12-02
- 北大三部曲:家住西泠余姓苏2016-02-14
- 北大三部曲:家住西泠余姓苏2016-02-14
- 北大三部曲: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与他的十二年2012-11-03
- 北大三部曲: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与他的十二年201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