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很严重吗?在沉沦的路上,我与你同行!(48)

来源:心同网 作者:一株野草而已 时间:2015-12-02 【投稿】 字体【

第一年,在数多的漫漫长夜里,辗转反侧,孤枕难眠,百爪挠心般渴求着一个释放欲望的人儿;第二年,已习惯偶尔与五姑娘相伴的日子,却也不时怀念鲜活肉体的温存;第三年,映入眼眸的帅哥再也激发不出心内一丝的情欲,我,已然成了性冷淡。

美之于人,不管何方式去实践,总不免让人心痛。

古埃及人相信死后会被神问:你这一生是否有快乐,是否给他人带去快乐。古希腊人会被问你这一生是否有激情。中国人大约要问,你这一生是否实现其抱负。而于我是想问的是,你的心与眼是否能感知美,是否在实践着一桩又一桩的美事?

PS:五问,虽问,亦答,算是勉励自身吧。

朋友读罢此段的评价是:“击节。不惟思想的荒谬可如此。某些圭臬通典,也可如此。若真纠结于带半升水可不可以走完一百里路。便该去走一走。”

而她曾对现行的主义说:“诞生两百年就已经走到尽头的思想依然无所谓正确,只是还未找到适宜它根植的土壤,而传诵了几千年的神话故事依然在传诵着,说明它已经找到了适宜的土壤”。

无所谓正确与否,亦无所谓到底是否因为他人的曲解,但很多事确实存在过,在很长的历史中藏传佛教寺院里有低级僧侣生病,不是好好照顾他,而是赐予龙汤促其速死。在主义的旗帜下,这片大地发生过最骇人听闻的暴行,而今身边的戾气,亦不待野草多言。每个人都其坚信的,野草有之,阁下亦有之,然我自信我,但野草始终保持慎思与警惕,当一个人相信自己绝对正确的时候,并试图强加与他人之时,糟糕的事便已开始了。

至于理解后的质疑,后下结论,野草不敢如此,不过还是借用素君的言辞,人之所重者者,不过那份待人待己的态度而已。

朋友问野草,那到底何为真呢? 野草当时的言辞是,是自己的本心,若依佛家之本心便是不可思议,所谓,“动念即乖、心行处灭,开口便错、言语道断”。故悟与不悟,是说不出来的,一说便心猿意马了。

阁下之言辞,多有佛家之理念,而野草却并不是很能接受佛家的思想,譬如缘起性空之性空,这应是野草的驽钝之处,亦是痴念于心,不管前方有路无路,去走上一走,有墙无墙,去撞上一撞,是欢喜,是悲恸,是流血,是无碍,都不甚打紧。因此野草想说的,每个人走过来的路,自有他的一番计较,非他言辞之好坏,对错。

文字不过是载心画情之方式,而有其局限性,偶有阁下赞许之言,野草亦甚惶恐!

愿君岁月静好!

闻君如此言说,倒让野草惭愧了。野草爱自由,便从不挽留他人,亦愿自主,便不置喙他人到底该如何。用素君的言辞,当局者无所谓迷,旁观者再怎样清亦用不上力。一路自有一路的风景。

倘若生活给一个人一片荒野的时候,或许是让他成为一只展翅翱翔的鹰。其中要经历多少心肠的碾转,能感知,却难以言说。

野草不知何为如来真实义,亦不敢知,然于此人间,察物情,近人情,享之一二,于己便足够。

而一件事,若出于己身,不牵涉他人,喜欢便去实践,若不是,则须从人心相互尊重的角度出发,而非一味的强调自身的喜好。

当归与独活(一)

久别几春秋,不曾探音讯,如今重逢,万般竟心头,这无语却是情思留韵,再也对不上的目光,淡了一切牵系。

独活:你来做什么?

当归:我已听说你之事,你还好吗?

独活:曾与我印心交契的你,应知我只会说,我还好。

当归:一切都是我负了你。若当年我知你今日会如此,我一定……

独活:一定如何呢?若非现实的境遇,你如何能娶妻生子,而我又如何知道,不管什么样的山盟海誓,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形态?这一切都是让彼此看清自己的推手。如今情缘已泯,也是好事。

当归:是我之过,让你沦入如此地步。

独活:当我转身离去的时候,一切都应只能我自己面对,与你毫无关系。而你的婚姻,只是揭开了你我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当归:终究还是因我违背了给你的誓言,是我负了你。

独活:已过去之事,不用再提了。

当归:不论如何,请珍重。

独活:世事无常,君亦珍重。

第64节

与生命谈一场恋爱(四)

情这个字,不知勒痛了多少人的心肉。它像深山崖壁的一处泉眼,在某一场丰沛的雷雨后,山内的树,湖床,石渠与崖壁似乎受到了感动,竟互相呼应了。雷雨停了,雨水却沿着这条对应的小路,淙淙的从泉眼流出。一切生动起来,有了滋润的活力,耐冷的翠苔与露宿的花草,纷纷在渠道的两岸落脚,装扮了深山一隅,也义无反顾的往人世行去。

人有了情,意味着参与人世的开始。情,需要相互共鸣,呼应,才能雄壮。一个幽禁存世的人,纵然有情却也无法实践情,在他的歌声中缺乏回声。情之于他,就如掘成一口井,渐渐自埋了。

有情虽然可喜,但须会用。一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般而言,当人用情时,常预期别人能给予同等重量的回报。给爱,得爱,布义,得义。如果收受双方能共同实践情字所蕴含的精神,那也算是世间所难得的。然触目所及,给予太重却无法回收, 或意不在此,他人又源源用情,造成两难。若是前者,用情的人体会他人无法回应的艰难,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应止,或可免除怨怼;后者亦是同样。

用情不知进退,节制,反而给自己及对方带来无尽的苦恼,只是滥情罢了。尤其是世间的爱情,常在不知善用的情况下不断粉碎,衍生怨恨;犹如一条绳子打了死结,有时毁了别人,有时勒死自己。就算侥幸活下来,胸中的死结却解不开,转而恨这人世,为何独独自己吃了那诸多苦头。其实,每个人心中的情代表这试练的开始,滚滚红尘中亦无不为情所苦所困的。人若执念于那苦,则不能渐行体会情是要带人到淬炼的旅途中,通过一道道结,一次次解,倘若某一日再回首,再检视其来龙去脉,会发现过往的那一道道痛不欲生的伤心事已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坚强,更为绵长。于此,人应该合掌感恩昔日的情厄。

常听人说,修行的者“无情”。其实,浩瀚人世也绝不仅仅只是爱情一桩。修行者不仅有情,而且多情,不仅多情更懂得用情。这是修行者不能走避的修行路。

情,必须埋入现实的泥土里萌发,结果,而那丰美多汁的果子也该与众人分享,才不枉人间走一遭。

145,正当合理的需求与过度奢求之间的区别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也没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如果人能更多的关注的是得到某种东西或者实现某种状态,而不是这个东西,这种状态给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就该小心,不要被贪婪牵着鼻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