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如果有来生,我不要再做同性恋!

来源:心同网 作者:火然 时间:2015-10-09 【投稿】 字体【

爱不是一种信仰。我参加基督教的礼拜,发现教徒们对彼此普遍友好,他们有相同的行为约束准则,肯聚在一块儿分享内心的喜悲。可真实的同性恋却不是这样的。

我们俩在黄浦江边相拥、接吻,懒得听台风“苏迪罗”恶作剧地把岸边芦苇揍得簌簌作响。那个月夜,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勇敢地不顾旁人,恣意吻着我爱的男人。很遗憾,没能如你所愿,我们俩没做更深入的事情。只是有一茬没一茬地聊未来、谈往昔,话题接不下去了,又相互依偎着,晒月光浴。直到凌晨两点,我们俩实在困了,他才送我回寝室楼下,再开一个钟头的车回家。

那是我现有人生中,最珍贵的一个夜晚。我清楚地知道,不再会有第二个那么静谧甘甜的凌晨,不会再有第二片那么轻佻欢快的芦苇荡。

我当时好想跟他说,咱俩在一起吧,咱俩每天都这样优哉游哉地活着吧!可我没有。绝不是我孬、没种,而是我不可以给他施加压力。准确的说,是我不可以一时心血沸腾,灼烧了他家人的梦想,和他小心翼翼雪藏的秘密。他终将和我告别,不是因为不爱我,而是他必须牵着一个并不爱的女孩走红毯,必须生育一个孩子,必须跟天下绝大多数男人一样,成为女人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爸爸。这没错,不是吗?

索性不要用一句沉重的“我爱你”绑架对方。

这是我第二次撞见同样的状况——只好眼睁睁地与对方分道扬镳,任何挽救措施都无效。大概月老看我太乖,想好好让我在爱情里砥砺砥砺,变得成熟。

我自小没曾体会过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庇佑,总像个脏脏的皮球被亲人丢来丢去,像个野野的猴子被大人们东耍西耍,所以哪里知道家是什么、爱是什么。童年时期越是缺乏的东西,越是长大以后迫切得到的。我多渴望爱,多渴望被爱。

你知道吗?为了找到你,我做过好多好多错事、蠢事。我早就不是什么东西了。

跟前任分手以后,我尝试了自己曾经深恶痛绝的事情——约炮,我也学会了欺诈,学会了玩弄他人的感情,那会儿一天到晚不好好读书,专心约网友会面,想尽早把自己推销出去。等到那一段重复而流利的自我介绍,都能说到反胃了,我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见的那些人。

爱不是一种信仰。我参加基督教的礼拜,发现教徒们对彼此普遍友好,他们有相同的行为约束准则,肯聚在一块儿分享内心的喜悲。可真实的同性恋却不是这样的。举个例子,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会注明自己的择偶标准,如果有幸觅得如意郎君,便赶快把软件删除,离开这个盈满是非的团体。尽管同性恋会受到外界的歧视和攻击,但内部成员并不是凝聚起来的集体,大家只是一个又一个相似却毫不相同的单独个体。

而很多持包容态度的异性恋们,谈的很多平等、尊重、消除歧视,多数情况只是体现社会改革斗士的价值观,目的在于拯救受压迫者,而非认可同性恋完全合理的真实与价值体系。

少数人群势必孤独。就像小学英语考试,别的同学都及格了,就我没有。就像体育课,别的同学都能跑2000米,就我跑不动。恕我矫情,茕茕孑立的生存状况,真是让人恐惧极了。尤其在和母亲通电话,她只能对我说“一切只能靠你自己,我们帮不上忙”的时候,我更想求救,更想声嘶力竭地喊“谁能拉我一下”。

为了找到你,这一路走得很辛苦,我像夸父一样追逐太阳,像神农一样尝遍百草,却只能目送那一个个与我擦肩而过的爱人们离开,长吁一口气:“你不是我要找的人。”从相遇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们终会离别。但令人痛苦并不是这个,而是你得走了,可我还不想你走。如果可以,我愿意为了爱,献出我的生命。那才是我活着的全部意义啊。

夜半,我得想很多事情才能入眠,包括那个风吹芦苇的凌晨,包括那个害我不浅的前任,包括那些只见过一面就再也不会相见的“电子朋友”。白天,我还得撑开一张圆圆的笑脸,假装谐星呢!那就趁着清浅的今夜,好好哭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