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同性恋的彩虹!美国大学同性恋文化(2)

来源:心同网 作者:六木 时间:2014-12-16 【投稿】 字体【

中国的法律并不允许同性婚姻,同性恋的彩虹离我们还十分遥远。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要倡导平等、力量和接受。”“需要所有这些颜色,才能建造一座彩虹!

广燕心(Kayleigh Madjar)也一直关注中国的LGBT群体,2014年她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亚洲研究专业,大四时开展了一项关于中国同性恋历史趋势的研究。燕心说,“当我们把中国的同性恋概念与美国/西方的概念进行比较的时候,这个研究课题就变得非常有趣。”

在中国古代,同性恋现象一直都存在,社会一般也持开放态度。相比之下,尽管当今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接纳度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大城市,但是普遍来说同性恋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中国大多数同性恋者迫于家庭和社会压力不愿公开性取向,因此也催生了充满问题的“形式婚姻”和“同妻”。李银河在接受《纽约书评》的采访中提到,调查发现美国90%的受访者持反对或支持同性婚姻的明确态度,而中国的受访者绝大部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在中国,只要同性恋不发生在自己的家庭成员中,人们一般不会在意这个话题。近几年,随着艾滋病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同性恋群体的生活得到了更多的曝光,然而不幸的是,同性恋议题也因此被艾滋病所绑架。

在西北大学LGBT资源中心实习时,燕心积极参与了资源中心的各项活动,在全校范围内为LGBT群体创造了诸多“安全空间”。资源中心为支持同性恋师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教育,并鼓励大家在宿舍或办公室的门上张贴“安全空间” 标志的贴纸,欢迎LGBT成员与他们交流。据燕心介绍,西北大学2010年的调查显示,该校10%的师生承认自己是一名LGBT成员。

除了组织活动外,该资源中心也力图改变学校的政策。近年来,这一组织不断向学校教务处游说允许更改已颁发学位证上的姓名(性别差异),并向学校施压建立性别开放的宿舍和卫生间。“要让管理层改变政策和观念是一件非常难的事,”燕心说。经过游说,尽管学校考虑在新建或新装修的建筑内为LGBT群体修建必要的设施,但仍然不愿在旧教学楼或宿舍增设中性卫生间。

燕心本人并非同性恋者,但她的哥哥与高中好友是LGBT成员。“除去这一个人原因,我一直坚信性取向是一种基本权利,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反对同性恋。”她说,“人们正在逐渐接受同性恋,但是他们不会站出来代表LGBT群体公开对此表示支持。”据2013年6月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美72%的受访者认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趋势已不可避免。

抗争以改变,大抵可以概括美国校园中同性恋群体的整体状况。而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要想迎来改变,这种抗争就必须更为持久和激烈。在天主教学校,同性恋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013年夏,当乔治敦大学的学生在这所全美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的校园里接龙穿过一扇象征性的柜门号召同性恋学生出柜的时候,他们一定没有忘记直到1987年该校的同性恋学生组织通过上诉才获得了与其他学生组织同等的权利,而法庭同时表示乔治敦大学无需给该学生组织“校级认可”,因为“这样做会暗示学校支持同性恋而违犯天主教的教条”。

在美国,共有两百多所天主教大学和学院,天主教中学则超过一千余所。2013年底,两所天主教高中的一致举措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彩虹的光辉并未照耀到整个美国大陆。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位在一所高中任教长达12年的教师因与其同性伴侣申请结婚证而被解雇。无独有偶,西雅图东郊一所天主教高中的副校长也因与其同性伴侣结婚被学校请退。众多学生罢课在校园内游行抗议,高喊“改变教会!”

教会的确到了改变的时候。教皇方济各在一次采访中直言教会过分“沉迷于”同性恋和堕胎等问题,而忽略了其更大的使命——“天下一家”。

“这个世界、这些大学需要教会,现在如此,一百年后也是。”乔治敦大学首位公开同性恋身份的学生会主席内特·蒂萨该校校报上写道,“但是社会在改变,上帝也在这种改变之中——请不要拒绝它。”

传统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拒绝改变。短短十年,在支持同性婚姻人士的不断抗争之下,尽管路途曲折,美国社会和校园都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特拉梅尔先生在读本科期间还需要深藏柜中,而如今他却可以在最高法院牵起爱人之手,他的母校也可以在官方网站上骄傲地献上祝福;尽管目前还有15个州禁止同性婚姻,但我们看到最高法院在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一问题上的决心;天主教家庭出身的思谛在出柜后照样被父母接受,如今他已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一名硕士生,正在积极地为LGBT群体争取更多的权利;尽管部分天主教人士在同性婚姻和生育问题上态度坚决,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天主教徒支持同性之爱。因此,在同性恋问题上,我们应当更为宽容,更加积极地参与对话,也有理由更为乐观地期待彩虹旗可以自由地飘扬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在很多地方见过绝美的彩虹,但最美的那道在一首歌里。2012年夏,我与一位美国歌手开车行驶在弗吉尼亚的公路上,与他一起制作专辑的歌手打来电话祝贺,说道:“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平等!”我大笑,表示他们过于雄心壮志。他从车里找出一张以前的专辑,这张专辑的所有收入都捐给了一个24小时热线电话项目,为有自杀倾向和其他危机的同性恋青少年提供咨询与干预。专辑中有一首他写的同名歌曲“Indigo”,青(靛蓝),代表的正是这些青少年。

“如果那些受人欢迎的孩子是红色、绿色和黄色这些主要颜色,我们选择的是彩虹中不怎么受欢迎的青色,但他们一样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要倡导平等、力量和接受。”朋友看着前方坚定地说。他按下播放键,音乐在车内回响:“需要所有这些颜色,才能建造一座彩虹。”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