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在中国已经被官方宣布为非病态,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歧视还是相当严重。同性婚姻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中国的同性婚姻道路还是任重道远。随着
同性恋在中国已经被官方宣布为非病态,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歧视还是相当严重。同性婚姻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中国的同性婚姻道路还是任重道远。随着越来越多与传统不符的性弱势边缘群体的出现,酷儿理论有望成为解决所有与性与性倾向问题重要理论。
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病学会颁布《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不再把同性恋统划为病态。从这一年起,同性恋不会再被视为病态的必然,这对中国广大同性恋者来说,无疑是个飞跃性的进步。对于中国同性恋者来说,精神病学会为宽容消除了一个关键性障碍。1997年,中国的刑法改革取消了流氓罪,而同性恋行为在以前就是在这个罪项下受到惩罚。然而,要同性恋受到社会的接受,仍然面临着很多障碍,因为即使现在,还有很多人称同性恋为变态,视他们为不正常。但中国的学术界以及一些研究人员早已开始关注并试图解决同性恋问题。他们为中国同性恋的非病态化和被社会开始接受做了很大的贡献。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于1998年出版,这部书对中国公众社会的同性恋观念的改变,对同性恋现象和文化的认识,有着重大的影响。1994年,张北川的《同性爱》一书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立场于性学和性健康医学,全面介绍了国际相关科研成果。1996年,由王小波编剧、张元导演的电影《东宫西宫》拍竣,并且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5个奖项。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同性恋现实的影片。
可以说,一些学术上的讨论只是让学术界及医学界接受了同性恋非病态的的结论。但由于传媒对话语权的控制,一般的新闻很少会涉及到同性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可以说是一个禁谈的话题。但至丛国内一位非常有名的歌星被刺引发的报道,让同性恋这个话题被社会公开的讨论了。不过,这次同性恋也是被负面报道的。
互连网的迅速普及使得同性恋网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为网络更自由,并且没有主流话语权的控制,所以它让在现实中找不到空间的同性恋有了一个释放自己感情的舞台。而同性恋网站的繁盛也客观上促使了同性恋被社会的接受。因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话语权,因而能够展现自己,能把自己声音传给大众,总之,话语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伴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国内的媒体也开始更多的报道这些内容,如荷兰的给予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以及柏林和巴黎的同性恋市长,并且一年一度的世界各地的同性恋游行,都让我们大众了解了世界各地同性恋的状况。在世界同性恋人权运动的带动下,中国也开始关注这一巨大群体。这是一大进步,但比西方很多国家已经是大大的落后了,因为同性恋在中国才刚刚摆脱病态,而其他一些国家都给予了同性恋婚姻和收养权了。
在当代中国社会里,同性恋已经不是合法与否的普遍行为规则的问题,而是已经转化为主流与边缘或者多数与少数的关系问题。在这样的关系中,多数的歧视、排斥代替公权机关的强制惩罚,成为同性恋者所面对的主要压力和威胁。更何况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思想还残存的国家,普通民众仍视同性恋为洪水猛兽,人们的歧视还是相当的严重,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身边有同性恋,并且那些本不适合按传统形式结婚的同性恋都进入了婚姻的牢笼。没有人理解他们,他们也不会公开寻求自己的权利。正象有的同性恋这样说:“我们白天是人,晚上是鬼啊?我们永远要戴上那个沉重的面具,以防被别人发现自己真实的身份。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别人根本体会不到作为同性恋的苦。”
当前中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不大不小的“同性恋疑惧”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总是惧怕那些自己并不了解,但又被说成很可怕的东西。同性恋一直被当作一个坏词来使用,人人唯恐避之而不及,因此时常要警惕地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有没有这样的苗头。尤其是青少年,一方面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判定自己的性行为指向;另一方面,某些试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通俗文字又不讲清楚,或者讲不清楚什么是同性恋;结果使一些青少年知道得越多反而越糊涂,越是想了解自己反而越缺乏自信。反过来想想,如果这个词是个好词,还会有那么多人由于怀疑自己是同性恋者而苦恼吗?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人类现象,我们对于同性恋的了解还很不够。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渲染,更不应该把它作为否定自己的理由或者攻击别人的武器。
- 无相关信息
- 1可不可以给我点爱人的骨灰?
- 2跟直男跑友约了场马拉松
- 3亲爱的(我和少爷的真实故事)
- 4你好,警官!
- 5恐同表哥帮我治疗同性恋
- 6我替柜中男友照顾病重的母亲
- 7一个北漂同志之死
- 8离婚后,我成了一个同性恋的儿子
- 9前男友让我感染了艾滋
- 10男神男神你掉了一个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