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吕女士最近快气疯了。她发现女儿一个月给同一个人发了600多条短信,短信充斥着老婆、想你等字眼。更让吕女士无法接受的是,对方竟然也
市民吕女士最近快气疯了。她发现女儿一个月给同一个人发了600多条短信,短信充斥着“老婆”、“想你”等字眼。更让吕女士无法接受的是,对方竟然也是一个女孩儿。 当她向女儿晨晨(化名)发火的时候,上初二的女儿冷静地对她说:“妈,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顺便带我也看看。” 就这样,在上周,晨晨被带到了心理协会会长谢静的面前。 Q群里聊来特殊“爱情” 谢静第一次看到晨晨时,心里一咯噔——短发,球鞋,拖着鞋子走,走路甩肩膀。谢对记者说,对这样的女孩子,她已经注意很久了,表面上,她们穿得很酷,从背后看不出性别,从正面一下子也难辨认得出。一些人认为她们只是为了标新立异,当然,她们中的一部分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她们中还有一小部分,却有着无法与人诉说的苦恼。 晨晨就是这样。来到谢静面前时,她用手机给谢静放了一段忧伤的音乐,歌词大意是说:我把我的“未来”带到妈妈面前,但她给了我一巴掌——因为“他”和我一样是女人……音乐很美,以至于,谢静的眼中泛着泪光。这让晨晨觉得,也许她可以开口说点什么。 从小到大,晨晨就比较“假小子”,从穿着打扮到性格,都比较“爽”。大约半年前,晨晨上网,无意中加入了一个QQ群。群里有很多对情侣,与晨晨平日里接触的东西不一样的是,她们全是女孩儿,只不过有些是“Q”(表示女性),有的是“T”(表示男性)。 才聊一会儿,晨晨就被定位为角色T,一个哈尔滨的女孩“爱”上她。两人上网聊,下网就用手机聊,那女孩天天都问她,“今天开心么”,“在想什么”,让晨晨心里觉得很温暖,有一种被呵护的感觉——这是父母平时很少问到的,他们只关心“今天在学校干了什么”,“挨老师骂没”……晨晨很快离不开她了,而且觉得这就是她需要的“未来”。身边的同学,不管是女同学还是男同学,都不能引起她的兴趣,她渐渐疏远了原来的朋友们。 对于这段“恋情”,晨晨认为自己很“决绝”。被母亲发现后,她的手机被没收,她甚至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对抗。 晨晨并不是个案 在谢静那里,晨晨并不是个案。不久之前,曾经有个在南宁读高三的少年文文(化名)来向她求助。文文被学校的一名男厨师“爱”着,厨师经常给他弄好吃的,总是嘘寒问暖。文文挺喜欢和厨师呆在一起,却又觉得这种感情“见不得光”,别扭,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文文曾想摆脱这种感情,为此,他故意转了几次学,可那厨师总能找到他。 他找心理医生,完全是为了解脱,而且,为了避免碰上熟人,他还专门找外地的医生。 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 聊到以上案例时,谢静对记者说,她要谈的,并不是“同性恋”的接纳和引导的问题,以上的晨晨和文文,也不能轻易地判断说他们就是同性恋,顶多只能认为,这两个孩子出现了“同性恋”倾向。这种倾向到底是不是真的同性恋,还有待观察。她之所以要讲这个案例,是想告诉家长们,第一,平时要注意孩子心理的需求,多给孩子情感的关注,多关心孩子在“想什么”,而不是“要什么”;第二,要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穿着打扮,看看装束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女孩子同样是短发T恤球鞋的“假小子”打扮,T恤上如果印的是卡通娃娃等女孩子喜欢的图案,“问题不大”,如果不是,父母也许得多加观察了;第三,未成年人的“感情”有着很多不确定性,有些孩子只是好奇,想“试一下”,只是偶尔进入了某个环境,被贴上了标签。而有一些,可能是真的有特殊的心理的需求;第四,如果父母发现女孩和女孩,或者男孩和男孩“在一起”,不要急着反对,把他们分开,而是要观察判断,友情、迷恋还是有轻微的亲密感,给他们正确的引导,然后再找心理专家商量对策。
相关阅读:
- 无相关信息
今日看点
精华推荐
文学推荐
- 1可不可以给我点爱人的骨灰?
- 2跟直男跑友约了场马拉松
- 3亲爱的(我和少爷的真实故事)
- 4你好,警官!
- 5恐同表哥帮我治疗同性恋
- 6我替柜中男友照顾病重的母亲
- 7一个北漂同志之死
- 8离婚后,我成了一个同性恋的儿子
- 9前男友让我感染了艾滋
- 10男神男神你掉了一个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