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国内 > 正文

当孩子坦白:“我只爱同性”……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0-09-21 【投稿】 字体【

  随着新一代青年和父母关系越来越民主,孩子的性取向问题也不容回避。一位同性恋者的母亲出书讲述如何面对难题

  最近天涯社区论坛一则帖子非常火《儿子向我坦白他

  随着新一代青年和父母关系越来越民主,孩子的性取向问题也不容回避。一位同性恋者的母亲出书讲述如何面对难题  最近天涯社区论坛一则帖子非常火《儿子向我坦白他爱的是同性》,一个母亲讲述了他的儿子就在大学毕业时牵着一个男孩向她表白“他们”的爱情后,这位母亲所经历的艰难的心路历程,帖子的点击已近24万次。  在上世纪中期,绝大多数同性恋者只能选择做“柜族”(向社会隐匿自己的性取向),很多人在压力下和异性结婚。随着社会宽容度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年轻同性恋者选择了大胆“出柜”(向社会公布自己的性取向)。年轻人的这一举动不只需要自身的勇气,对自己的亲人来说同样是巨大的挑战。如果孩子向自己“出柜”,父母该怎么做?不久前,广州同性恋者的母亲吴幼坚为新书《爱是最美的彩虹》举行交流活动,这位特别的母亲给出了建议。  自己“出柜” 家人“入柜”  同性恋者是个庞大人群,根据国际上的调查表明,同性恋的比例通常占人口的2%-5%左右,有些属于双性恋。照此推算,中国13亿人口中同性恋的绝对人数大概是2600万-6500万。  有的人认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结婚生子才是最重要的两件人生大事。“出柜”让家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不少人甚至会因此与父母交恶,因此“出柜”同志被父母强行带去看心理医生,甚至被送到精神病院的例子并不鲜见。  还有的人认为,性取向本来是很隐私的事,一旦“出柜”就成了社会问题,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升迁,甚至社会地位都会受到影响。  有的人认为,“出柜”了自己轻松了,却将压力转嫁给父母,让父母陷入到舆论的漩涡。在吴幼坚的新书交流活动中,当有媒体问到孩子“出柜”,父母面对的最大压力是什么,在场一位母亲站起来接过话筒,便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最后她说:“最难的是面对世俗社会的眼光,孩子‘出柜’了,我‘入柜’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据了解,40岁以上的“同志”绝大多数都选择了结婚,这样的形式婚姻中没有爱,甚至没有性,他们保全了家庭的“面子”,却把痛苦留在了家庭的内部。  同性恋家人要想通“四事”  吴幼坚是中国首位站出来公开支持儿子的母亲,儿子郑远涛是广州首位向媒体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远涛是独子,由于爱好文学艺术,性格、气质跟母亲都很相似,所以母子彼此信任,如同朋友。当儿子在高三那年告诉母亲自己是同性恋时,身为编辑的吴幼坚早已看过方刚、李银河的著作,对同性恋有基本认识,所以并不紧张。她最关心儿子能否找到满意的爱人,还叮嘱儿子要注意身体健康。  2004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天,远涛在家中接受电视台采访,为省疾控中心开展的同性恋者艾滋病预防项目做公益宣传。几位亲戚看到节目后,都向吴幼坚求证电视上的“阿涛”是否就是远涛,当时吴幼坚觉得时机未成熟就支吾过去了。2005年儿子再次接受其他电视台的访问,吴幼坚主动通知朋友收看,并陆续向一些朋友说出实情。有些朋友非常惊诧,要吴幼坚反省自己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失职,还提醒她赶紧纠偏,帮助儿子回到“正常”轨道。吴幼坚没有解释,只是坚定地说儿子没有做错事、坏事,她尊重儿子。朋友也就不敢多言。  2005年当媒体要求吴幼坚和儿子一起接受采访时,吴幼坚考虑了两天,广州是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这里有那么多同学、同事、亲友,自己一旦出现在电视上,人们会怎么看呢?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坦然面对。  吴幼坚说:“很多人认为要冲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极难,其实关键在于想通四个‘事’:同性恋不是坏事、错事、丑事,那就没事。”正是这种“一切草木皆有选择各自生存状态的自由”的精神,让吴幼坚和先生选择了尊重儿子的性取向。远涛也曾在访谈中说:“我一辈子都感激父母让我走自己的路。”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