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 > 正文

防艾报道中的常识问题

来源:阿强同志 作者:阿强 时间:2015-12-20 【投稿】 字体【

国际艾滋病日的时候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同性恋,而且同性恋者是与艾滋病一起出现在报道中的,数据几乎不做任何说明,突兀地甩在公众面前,同性恋与艾滋病之间形成强链接,可能进一步加深了对同性恋群体的污名化,防艾宣传和报道不能用恐吓式的方法,这样只会加重同性恋社群的污名,让更多的同志隐于地下,更不利用艾滋防控。

防艾报道中的常识问题

如果你在中国生活,又是一位同性恋者,每年的12月1日前后,会感到难过甚至愤怒,你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同性恋,而且同性恋者是与艾滋病一起出现在报道中的,那些来自疾控中心(CDC)的数据几乎不做任何说明,突兀地甩在公众面前,同性恋与艾滋病之间形成强链接,可能进一步加深了对同性恋群体的污名化,反过来,又不利于防艾。

北京是2000万人口的城市,同性恋超过100万,难道北京的同性恋感染HIV超过20万人吗?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人,或者自我感觉身体不适,而来电话咨询,一般来说,我们都会推荐这些朋友去疾控中心或者当地的防艾机构做检测,也就是说,去做检测的样本中,很多人本身就是发生过高危性性行为,或者是已经感受不舒服,而去做筛查的,因为对这些社群朋友来说,疾控中心是最专业的机构,是他们信任的选择。

打两个比方,大家可能更容易明白这个数据背后的误导性。比如某市的肿瘤医院,每年接待了10万个问诊的人,最后查出来2万个肿瘤患者,你不能说,某市的市民超过20%已经得了癌症。因为,来肿瘤医院求诊的很多人已经感觉到不舒服,正是因为肿瘤医院的专业性,吸引他们来做进一步检测。

亲友会的同志亲友热线来电超过1万个,当中有14.5%的来电是同志亲友打来的,因为很多同志在出柜后,会把热线号码告诉父母,让他们打来咨询求助,你不能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同性恋者14.5%已经出柜了,否则会被人嘲笑。但很多中文媒体却在做这种非常粗暴的结论。其实,这是个常识问题。

另外,我想说一下,当下疾控主导的防艾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否存在通过媒体渲染获得更多的下年度经费预算?通过大量的报道,证明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突出性?在证明自己工作突出的时候,而误伤了同性恋群体。

二、只管检测数量,不做任何提升同志尊严和平等权益的事情。某些地方的疾控都是直接告诉下面的防艾小组,“你们只管动员人来检测就可以了,不要搞那些倡导啊,争取平等啊什么的,那不是我们关心的。”而最近两年,在媒体上发表恐同言论的多位均“专家”来自疾控部门。

三、防艾经费值得特别关注,某些地方的疾控的退休人员开始注册防艾小组,承接资金具有天然优势,防艾经费在内部人之间倒腾,借助别人的活动,“拍照留念”即报销经费,其实是腐败。

四、社群机构正成为疾控附属的打工者。一些地方同志防艾小组,筹资困难,为了生存主动让渡了很多话语权,或者说,很多防艾小组跟疾控的关系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老板跟打工仔之间的关系,完全失掉了社群公益机构的独立性。

五、再举一个例子。亲友会计划在某市举办一场恳谈会,当地疾控给出了非常“吸引人”的条件,提供300多人的国际会议厅,四台大巴接送,还要管晚饭,但要求是现场抽血检测。我坚定的拒绝了。首先,公益活动如果有价值,别人自然会来参加,不需要管饭TA也会来,这是解决他的问题,不是求着谁来参加的问题。其次,我自己是同性恋,如果我去参加一个活动,然后发现,现场是为了让大家抽血做检测的,我会转头就走,感觉一种被欺骗,完全没有温暖感。也让整个活动变质变味,你的活动到底是为了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还是为了给你完成检测指标凑数?如果是后者,是不是在打着公益的幌子在利用别人?

疾控在防艾上做了非常多了不起的工作,也不能否认男同性恋社群面临艾滋病的严重威胁,但是,防艾宣传和报道不能用恐吓式的方法,这样只会加重同性恋社群的污名,让更多的同志隐于地下,更不利用艾滋防控;防艾不能等同于检测,对于同性恋社群来说,改善社会生存环境,争取平等权益同样是重要的方法和路径,这在很多国家已经被证明对防艾有效,在此不赘述。

而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男同防艾等于检测,来检测的数据等同于当地同志感染率,而对于社群来说,除了凑个数,被媒体报道后,加深一点污名,还得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