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年前,法国正式承认同性婚姻,至今超过6成法国人赞成维持法规。但当时造成的社会裂痕,迄今都未能修复,因为恐同和歧视毫无减少,且根埋得更深、更趋于冷暴力。
法国承认同性婚姻近4年,恐同歧视毫无减少,反而更 趋于冷暴力。照片翻摄自一张反恐同海报,写着女同性 恋者常遇到的嘲讽:“妳只是还没遇到好男人而已”。
近4年前,法国正式承认同性婚姻,至今超过6成法国人赞成维持法规。但当时造成的社会裂痕,迄今都未能修复,因为恐同和歧视毫无减少,且根埋得更深、更趋于冷暴力。
法国自2013年5月起在法律上承认同性婚姻,让同性伴侣和异性夫妻拥有完全一样的权利义务。
这项法案当时造成严重社会对立,尤其反同婚的“全民游行”组织(Manif Pour Tous)联合宗教团体动员游行,单单在巴黎,人数最多的时候,警方估计超过30万人。
法案通过至今将近4年,数项民调都显示,超过6成法国人认同婚姻平权,且呈增加趋势,但当时造成的裂痕直到现在都未能修复,因为恐同现象和歧视在通报数量上毫无减少,性质上也变得更加迂回。
“同婚法案通过那年,恐同现象爆炸性地增加”,SOS反恐同协会(SOS homophobie)发言人康布(Virginie Combe)受访时说,“这几年,通报案例数量也只是回到与法案通过前差不多的数字,降不下来”。
在同性婚姻法案通过前,反恐同协会每年平均接获1300件左右的恐同案例。 2013年,反同婚一派行动激化,当年案例暴增到3517件,这两年又降到1300件,康布说,“与法案通过前相比,完全没有减少”。
这些受害的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LGBT)遇到的恐同行为包括辱骂、骚扰、威胁、勒索、殴打,也有一些遭恶意解雇或强迫“被出柜”,但最常见的是刻意疏远或无视,也就是冷暴力。
康布说,“(现在的恐同现象)更多的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职场、学校和家庭,来源可能是同学或邻居”,比起言语羞辱和肢体攻击,这种冷暴力容易被轻忽,且意味拒绝沟通,因此很难指正,却能造成更深远的伤害和压力。
法国教育部注意到初中、高中校园的恐同现象,自2015年底,发起新一波反恐同宣导,SOS反恐同协会也经常受邀到学校举办工作坊,矫正学生从媒体和影剧节目中习得对同性恋的错误观念。
康布表示,“现在仍有中学生以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听了我们的解释才知道这是错的;也有人问同性伴侣之间谁负责洗碗,这反映了他们从家长或电视上学来、对男女角色分配的刻板印象”。
法国承认同性婚姻后,文森与布鲁诺(Vincent etBruno Boileau-Autin)成了法国第一对登记结婚的同性伴侣。文森目前担任南部城市蒙贝列同志组织(Montpellier Pride)主席,持续为LGBT争取权益,当然也包括反歧视。
人们口中常说的“歧视”(discrimination)一字,源于拉丁语的“区分”(discriminare),原本是一个无关褒贬的中性字眼,是人类对种族、性别、性倾向等特质的区别心,才让这个字逐渐染上负面意义。
文森说,“歧视就是一种『区别』的罪,法国因为人人都不一样才丰富多元,像一块拼布,这些人却要扼杀这些不同”。
“从这点来看,『全民游行』做了一件很严重的事,他们制造分裂,抗议法国社会的某一群人,认为他们不该拥有一些权利,但我们并没从他们身上夺走什么,只是把结婚权利开放给以前无法享有的一部分法国人而已”。
目前,“全民游行”持续在网路号召联署,要求以欧盟层级规范婚姻为一男一女的结合,以及家庭以一父一母的婚姻为基础。
至于“全民游行”如何看待现在的法国社会、事情是否朝他们所担心的方向发展,一时无从得知,因为这个组织的成员近年减少在媒体曝光,无论透过电话留言、简讯、电子邮件联系媒体联络人,一律没有回音。
- 通过同婚4年后 法国人没打算走回头路2017-02-20
- 研究显示全世界因恐同每年损失千亿美元2017-02-20
- 1亲爱的(我和少爷的真实故事)
- 2你好,警官!
- 3恐同表哥帮我治疗同性恋
- 4我替柜中男友照顾病重的母亲
- 5一个北漂同志之死
- 6离婚后,我成了一个同性恋的儿子
- 7前男友让我感染了艾滋
- 8男神男神你掉了一个男朋友
- 9古代同志小说:男妻男妾
- 10我与领导的同性恋儿子被同时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