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位学者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宗教治疗可改变同性恋性倾向,但这份报告并未引起主流学术界和媒体的很多关注,反而引发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一些学者认为
美国两位学者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宗教治疗可改变同性恋性倾向”,但这份报告并未引起主流学术界和媒体的很多关注,反而引发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一些学者认为该研究并不可信或缺乏说服力。 有关报告已发表在9月30日的英国《性与婚姻治疗杂志》(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网站上,报告标题大意是《关于试图用宗教疗法改变性倾向的纵向研究》,报告的两位作者分别是美国伊利诺伊州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的心理学教授斯丹顿-琼斯(Stanton Jones)和弗吉尼亚州瑞金大学(Regent University)的心理健康学教授马克-雅豪斯(Mark Yarhouse)。 CNN网站10月4日在题为《支持改变同性恋的研究受到挑战》的一篇健康类报道中,指出有关研究报告的两位作者琼斯和雅豪斯都出自宗教背景的大学,其中雅豪斯所在的瑞金大学是由基督教电视布道牧师帕特-罗伯森(Pat Robertson)创办。 琼斯和雅豪斯在报告中说,他们开展了持续六、七年的关于使用宗教方法“将性倾向从同性恋改为异性恋”的试验研究,研究的跟踪调查对象最初共有98人(72名男性和26名女性),这些人都参加了基督教辅导。通过每年一次的访谈,研究人员记录了这些参与者自述的性吸引、性满足和性幻想状况,也记录了他们的性倾向和心理困扰状态。 报告称,“有证据显示,对部分人来说,改变同性恋倾向是可能的”,并且“在这种改变过程中,在整体上并未因此给当事人造成更多的心理困扰”。 琼斯和雅豪斯在研究中跟踪调查的对象都参加了基督教组织“走出埃及”(Exodus International)的“治疗改变同性恋”宗教课程,这些人在美国各地的16个“走出埃及”培训营中接受“改变同性恋”的辅导,“走出埃及”认为人们“可通过耶稣基督的力量实现从同性恋的解脱”。 在跟踪研究过程中,先后有35名研究对象中途退出,退出者中既有人自称“已经脱离了同性恋倾向”,也有人又重新认同了自己是同性恋者。报告称,研究人员跟踪了参与者们的“转变过程”,每年都在访谈中向研究对象询问包括性吸引、感情和恋爱关系、性幻想等方面的同样一套问题,并运用阿尔弗雷德-金赛等人提出的判断指标来衡量参与者的性倾向。 经过六至七年的跟踪研究之后,据称在坚持完成宗教辅导培训课的学员之中,有23%的人“成功转变成了异性恋者”,30%的人“做到了禁欲”,也就是至少不再涉入同性恋,另外还有23%的人没有达到辅导培训的预期效果,20%的人仍旧是同性恋倾向,其余的人则表示对自己的性倾向仍感到疑惑。 对于琼斯和雅豪斯的研究报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类性学研究的主任艾力-科尔曼(Eli Coleman)教授评论认为,有关话题已经被翻来覆去讨论过很多次,人们可能看到有性行为的变化,但那并不是性倾向的改变,行为的改变也可能是短期暂时的,但这种变化并不会持久。科尔曼认为,琼斯和雅豪斯的研究并无新意,在那种“治疗”过程中,有些人会改变自己的性行为或改变对自己性身份的认知,这都是人们已经知道的事。 纽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助理教授杰克-德雷彻(Jack Drescher)认为,琼斯和雅豪斯的研究可能混淆了性身份和性倾向,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性倾向是指一个人对不同性别的人产生的性吸引,而性身份则是一个人关于自己的性倾向或性感觉的主观认识或表达。德雷彻举例说,某个男子可能对其他男性产生强烈的性吸引,但他不一定自我认为是同性恋者,他也可能改变标识自己性身份的方式,而他的性倾向通常是不会变的。 德雷彻说:“琼斯和雅豪斯的研究带有偏见,我自己的研究也有偏见,每个人都可能带有某种偏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累积大量的综合信息,而目前已有的大量科学证据并不支持琼斯和雅豪斯的研究结论”。德雷彻指出,相关的研究还应该有同行的评议,如果某项研究的结论与现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发生冲突,那是有意思的,不过它是否能被复制和重现,还是个问题。
- 无相关信息
- 1同志爱人:我找了他十几年
- 2我终于摆脱了精神病男友
- 3同性情侣一起买房到底有多难?
- 4同妻呐喊:我终于走出了“同妻”这片苦海
- 5来自我心 作者:鱼翔楚天
- 6拒做渣受(重生)
- 7警察和警察的儿子(真实故事)
- 8分手后!我收到了男友的裸照威胁
- 9父亲和小爸的爱情
- 10你在用PrEP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