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关注 > 正文

同性恋去污名化!中国科学院出版《肯定性咨询法》

来源:共识网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5-12-14 【投稿】 字体【

由性与性别研究专家方刚和杨志红历时五年写作、反复修改而成的《肯定性咨询法》。这本书的目标,是帮助心理咨询及相关工作者,更新性与性别少数者的知识,从而拥有对性少数者去污名化的接纳态度。

“我儿子这个,不是病”

“我当时真是不相信….这种痛苦就好像是,我失去了这个孩子。爱人半夜起来就哭,说‘我害怕’….我到现在都忘不了这一幕。”

在《肯定性咨询法》座谈会上,回忆起孩子“被出柜”时自己的心情,尽管已经接受事实的吴爸爸,还是忍不住数度哽咽。

吴爸爸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是2013年6月13号。上初中的儿子在Ipad上登陆的qq忘记退出账号,吴爸爸无意间看到,里面有儿子和其他“同志”朋友的聊天记录。

作为60后,从小接受着“同性恋就是流氓罪”的教育长大的吴爸爸,从震惊、羞耻、无法接受,再到失声痛哭,彻夜难眠。“又没法跟孩子谈,又怕惊动了家里老人。”吴爸爸形容事发后半年自己的忐忑心情,“在报纸上看到关于那个群体的负面报道,都觉得特别恐惧,特别压抑。”

“我儿子这个,不是病。”和那些气急败坏把孩子扭送去咨询中心做治疗的父母不同,吴爸爸决定自己先去医院咨询,并且上网翻查各种相关资料,最终找到了“组织”。在同性恋亲友会的帮助下,吴爸爸和妻子参加了一系列的社群活动,逐渐接受了儿子是gay的事实,也改变了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很多固有成见。

“没见面之前,我脑子里就在不停地想:这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人公被同性恋伤害的镜头在吴爸爸脑海中闪过,这更增添了他的恐惧。然而和更多的同性恋者接触后他发现,他们“一个个斯文、有礼貌,也挺阳光的”,与社会上的普通年轻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再回想那段心情焦灼的日子,吴爸爸感叹得更多的是儿子的不易。“我就是心疼他。他还处于青春期,还很年轻。当他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时,但却又不敢和家人说,只能独自承担。那得有多痛苦?”

《肯定性咨询法》: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态度

由于高校教材存在歧视同性恋现象,中山大学的秋白把教育部告上法庭。

在分享经历的最后,吴爸爸呼吁掌握话语权的新闻媒体和教育界人士,“尤其是中小学的生理卫生、心理课老师,”他一再强调:“不要把同性恋和性少数群体妖魔化、当作洪水猛兽。”

“他突然把电击治疗仪戳在我手背上”

并不是每位同性恋都有幸拥有理解和接纳他们的家庭。2014年2月,尚未向父母“出柜”的小振来到重庆心语飘香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然而这次扭转性治疗的经历几乎给他的人生造成了心理阴影。

扭转性治疗,也就是俗称的把同性恋“掰直”,这种疗法试图通过将同性恋转变为异性恋者来“治愈”同性恋者,其中运用的很多技术可以说是非常不人道的,比如电击疗法、脑叶手术、阉割和卵巢切除手术、荷尔蒙疗法等等,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没有可信服的证据和相关数据显示这一疗法是真正有效的,然而在国内仍有不少心理治疗和咨询机构在使用这种疗法以达到改变来访者性倾向的目的。

据小振介绍,他身边有很多同性恋朋友接受过扭转性治疗,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去咨询。咨询师把他领进一个小房间,在一段时间的催眠过后,咨询师对进入放松状态的小振实施了电击治疗。

“他就突然把电击治疗仪戳在我手背上”,小振形容当时的感觉:“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惊吓。”咨询师告诉他,这一(电击)过程还将重复两到三次,整个疗程需要花费3到4万块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的数目,而且由于“行情紧俏”,这个价格还在不断攀升。

《肯定性咨询法》: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态度

在小振的维权努力下,这起中国首例同性恋“扭转治疗”侵权案胜诉

小振把这家心理咨询机构告上了法庭,法院最终判决小振胜诉,并在判决书里明确写出“同性恋不是病”,所以咨询中心声称可以治疗同性恋的行为属于发布虚假广告。

这是中国性少数群体争取平等权利行动的重要一步。而在这场难得的胜利背后,我们也无法忽视其中的隐忧:为小振做电击治疗的咨询师本身并未取得合格的治疗资质,而这家无良的咨询机构至今仍然正常运营着,生意未受任何影响。

“迫于家庭压力接受扭转性治疗的同性恋非常多。我只被电了一次,算是非常幸运了,但我有的朋友是在头部接受电击,并且进行了持续的治疗,非常可怕。”小振坦言,“一般正规的医院或咨询机构会明确告知同性恋来访者,性倾向是不可以治的。然而据我了解,更多机构的态度是,只要你愿意治疗,这是肯定可以被根治的。”

这大概就是中国医院精神卫生科和心理咨询机构的普遍现状:治疗师水平良莠不齐,对于性少数群体缺乏基本的了解,心存偏见;还有一些懂得原理的“聪明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不会告知来访者,反而故意诓骗他们进行扭转性治疗,从中获取高额报酬。

主流文化建构下的同性恋污名

“同性恋是变态,性倾向可以被改变,诸如此类的观点目前依然被写在大多数针对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的教材中。”小振说,“所以我们真的很期待这本书,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同性恋,并且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对同性恋来访者进行心理疏导,而不是带有偏见和排斥的强制扭转。”

《肯定性咨询法》方刚、杨志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

小振所说的这本书,就是由性与性别研究专家方刚和杨志红历时五年写作、反复修改而成的《肯定性咨询法》。这本书的目标,是帮助心理咨询及相关工作者,更新性与性别少数者的知识,从而拥有对性少数者去污名化的接纳态度。

方刚把这本书的诞生归功于学界与性少数群体的通力合作。在编纂的过程中,作者征询了性少数群体、心理学家、性学家、临床咨询师的多方意见,力求让此书全面准确地介绍性少数来访者在遭遇身份认同、出柜、伴侣关系、职场压力、物质滥用等各种问题时,咨询师如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帮助他们。

为了进一步完善内容,2015年1月,方刚在北京召开了“LGBT肯定性咨询法本土化研讨会”,邀请众多性别少数群体为此书提供建议,使其在语言、措辞方面更能被中国的性与性别少数群体接受和认同,而不仅仅是专家学者们的自说自话。

“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同性恋者不得不去争取他们在很多领域的基本权利的社会中。”方刚回想起在1993年,他去天津一家医院采访治疗同性恋的医生:“当时他们就在用电击疗法,没想到22年过去了,这种残酷的疗法还在使用。”

传统的扭转性疗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带有偏见和歧视的“否定性疗法”。扭转性疗法所谓的修复“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以使同性恋转变为异性恋的思维,是基于社会主流文化对性少数者的排斥与污名,不但不能“治”好同性恋者,反而对本就承受社会压力的他们造成二度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