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心理学家近日表示,同性恋人士不应该被鼓励通过医学手段来改变他们的性取向,因为研究表明一些人宣称有效的疗法其实都不可行。心理学家建议
据《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心理学家近日表示,同性恋人士不应该被鼓励通过医学手段来改变他们的性取向,因为研究表明一些人宣称有效的疗法其实都不可行。心理学家建议同性恋人士的父母或监护人等可以通过精神抚慰、社会支持和教育指导“来提供关于性取向和性别的正确知识,加大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力度,减少对性少数民族青年(sexual minority youth)的排斥。”
个体对特定性别的对象,如异性、同性或男女两性,产生性吸引或迷恋,分别称为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在动物界和人类,大多数个体均对异性产生性吸引,这是与其繁衍后代的生物本能相一致的。但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特别是在人类,一部分个体出现性取向与繁殖本能分离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是一些疗法基于同性恋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的假设而试图纠正同性恋的性取向,这难免站不住脚。
事实上,几乎所有研究人员都无法断定同性恋是否与基因或遗传有关。但是,许多人认为这是先天本性和后天教育共同影响的结果。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同性恋与基因有关。研究工作组认真研究了自1960年到2007年间全球83篇关于“性取向改变努力”(SOCE)主题的研究成果以及最近关于性取向心理学的理论成果。根据这些观点,该工作组由此提出决议并建议,心理健康职业者应尽量不要误传“性取向改变努力”(SOCE)的效果,不要让患者对性取向改变形成误解。
实际上,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很多科学家曾试图通过实验改变同性恋动物和同性恋者的性取向。这些方法包括睾丸切除、睾丸植入、性激素注射、休克疗法、脑外科手术、心理分析、厌恶疗法等等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治疗方法。但是这些形形色色的治疗手段至今却没有一项方法能够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有的甚至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损害。以至于目前科学界普遍反对进行性取向的尝试和改变同性恋者的治疗。
- 无相关信息
- 1可不可以给我点爱人的骨灰?
- 2跟直男跑友约了场马拉松
- 3亲爱的(我和少爷的真实故事)
- 4你好,警官!
- 5恐同表哥帮我治疗同性恋
- 6我替柜中男友照顾病重的母亲
- 7一个北漂同志之死
- 8离婚后,我成了一个同性恋的儿子
- 9前男友让我感染了艾滋
- 10男神男神你掉了一个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