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性恋权益争取者
2010年7月24日早上10点半,吴幼坚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关于同性恋形式婚姻的评论,随后,便赶往广州某酒店,为下午的活动作准备mdash;mda
一位同性恋权益争取者 2010年7月24日早上10点半,吴幼坚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关于同性恋形式婚姻的评论,随后,便赶往广州某酒店,为下午的活动作准备———中国内地首个同性恋亲友会举办了吴幼坚的《爱是最美的彩虹———一位母亲眼中的同志世界》(以下简称《彩虹》)文集分享会。这本10万字的小书于今年6月15日面世,是内地首本从同性恋者家长的角度讲述个人故事的公益读物,被圈内人称为“出柜”必备指南(“出柜”指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告知他人)。 1980年出生的独生子郑远涛,18岁时向她坦白说出性倾向,“我并没有大惊小怪,因为我明白同性恋不是心理或生理疾病……我从母亲的角度关心儿子能否找到满意的爱人。”5年前,首次通过媒体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吴幼坚没有想到,5年后的今天,她会从一个平凡的母亲变成一位为同性恋者群体争取权益的活动家。吴幼坚在2008年创办同性恋亲友会,“我觉得这个(同性恋)群体人数多、困难也特别多,需要有人、尤其是家长站出来”。2008年,吴幼坚被新华社广东分社提名为广东省十大新闻人物,是评委会公布的20位候选人之一。 这次,吴幼坚依然是自信满满地将自己的靓相用作书的封面,而不去理会那些关于她想“博出位”的蜚语流言,“我就是要宣传这个同志(同性恋)妈妈的形象,让其他父母知道,像我这样一个普通的、真实的人也可以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同样可以。”她坦然地说。 广州的包容度 早在2001年发表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已明确将同性恋剔除出心理疾病范畴。但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认定淫秽及色情出版物的暂行规定》仍将同性恋与性变态并列,它沿用的是1989年制定的规条,20年来,只字未改。 同性恋者父母受到舆论压力,往往不敢敞开心扉,十分孤单。吴幼坚主持亲友会,接听热线电话、回答来信,协助同性恋家庭的沟通,并组织他们及家人一同爬山、打球或看电影等,令他们之间可有更多交流,免于沉迷同志酒吧、网站。 广州各大媒体对吴幼坚的事迹予以极大关注。当天参加分享会的百余人中,除了有同性恋者、亲友,还有30多位广州媒体人。在场的一位记者说:“吴阿姨及她的义工朋友做的是致力于发展社会多元认知的好事,为何不报道?” 有一位外省籍人说:“很羡慕广州这个城市能如此开放、包容。”但实际上,即便在被认为相当开放的广州,同性恋的公众认受度其实仍有待提高。分享会上,当另外两位同志妈妈被问道:“接受孩子同性恋身份的过程中,什么是最困难的?”她们不禁几度哽咽落泪:“接受孩子‘出柜’,我就只能‘入柜’了。” 每一个个体都应受到尊重 依照世界公认的数据显示,同性恋者占总人数的3%-5%,属于性少数群体。据广州市2008年年鉴统计,截至2007年全市有770多万人口,这意味着市内至少有大概23万人是同性恋者。可是,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同性恋者的误解,致使大部分人迫于旁人或亲人的压力,无法“出柜”,即使自己“出柜”了,家人也常因无法忍受世俗眼光而不堪重负。 亲友会志愿者阿强谈到:“已然发生的悲剧告诉我们,社会大众对同性恋人群的偏见和歧视,迫使同性恋者违反意愿,走进异性婚姻,结果一些制造歧视的人最终也成了受害者。” 随着人们观念的开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同性恋者敢于站出来正视自己的性取向,广州也有着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推动性别/性向平等和谐。当吴幼坚在东山区的工作间内接听着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寻求帮助的电话时,第四届北京酷儿影展的主办方已来到广州进行巡回放映,广州的公益组织同城社区朋友公益也正将《性取向平等与性健康》这门课程带入高校公选课课堂,让在校学生可以报选并获得学分。网站、博客、微博及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也正在扩大着每个人的表达渠道。 也许正如分享会上中山大学性别研究学者黄海涛所言:“不是同性恋者要被作为一种对象来认识,而是无论同性恋、异性恋者都要去认识自己,认识自是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每一个个体都应受到尊重。”
延伸阅读:第三届同志父母恳谈会10月在京召开 广邀同志父母
- 无相关信息
- 1可不可以给我点爱人的骨灰?
- 2跟直男跑友约了场马拉松
- 3亲爱的(我和少爷的真实故事)
- 4你好,警官!
- 5恐同表哥帮我治疗同性恋
- 6我替柜中男友照顾病重的母亲
- 7一个北漂同志之死
- 8离婚后,我成了一个同性恋的儿子
- 9前男友让我感染了艾滋
- 10男神男神你掉了一个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