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声音总是出卖你,透露出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的秘密……例如你的性取向,你会想改变吗?如果一个人是Gay,听起来像Gay究竟何妨?传统观念对性别气质的分类,从外在束缚着男同志,连男同志圈子里也很难跳脱“阳刚才是男人”的框架,面对已经内化的同性恋恐惧,男同志如何与阴柔的自我共处,可说是一辈子的艰难课题。
为避免受欺凌,不够阳刚的男性只好拼命隐藏自己。
你喜欢自己的声音吗?如果你的声音总是出卖你,透露出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的秘密……例如你的性取向,你会想改变吗?
有人用“Gay达”来形容“侦测”男性性取向的能力(意义取自“雷达”),当一个人说自己的Gay达很灵,表示他认为自己能准确猜出眼前男性是否为同性恋。
45岁的同志导演大卫・索普(David Thorpe)就很在意自己的声音,认为自己“听起来很Gay”,甚至还去找语言专家上课,希望可以改变。在纪录片作品《我Gay掰吗? 》,他访问了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男同志,发现大部份受访者都有同样困扰,十五岁的少年柴克金(Zach King)就表示,从小到大同学都嘲笑他说话的方式,自从9岁开始就常年遭受霸凌。
大卫谈到,他年轻时的“伪装”非常成功,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他是同性恋,直到他选择出柜。多年好友说,她完全接受大卫的性取向,但是大卫出柜后,说话方式突然“变得非常像gay”,让她一时很不习惯,仿佛大卫变成了不认识的人。
“我听起来像Gay吗?”男同志的自我压抑
如果以种族举例,非裔美国人和其他移民会努力掩饰自己的腔调,希望不要受到他人歧视,可是一旦回到家乡或自己的族群里,使用乡音往往才能融入,腔调就是族群的标签,男同性恋从小被迫压抑自我,等到解放的时候,也需要向其他的男同志学习“如何当Gay”,声音就是向众人自我认同的工具。
可是,太多男同志年幼时都曾经被指责“太娘”、“不像男人”,为了在同侪中生存,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声音、行为什至兴趣,压抑这些会让自己露馅的证据,以免受到欺凌,久而久之,即使拥抱了自己的性取向,潜意识还是无法摆脱“不能像Gay”的自我约束。
声音和外表一样,可以表现人的性格,当一个人开口,声音总会透露出一些资讯,我们可以判断快乐、愤怒的声音,但“Gay的声音”,到底有什么特征?
纪录片也访问了多伦多大学语言学家容恩・史密斯(Ron Smyth),在测试何谓“Gay声音”的实验里,他请人听语音分辨说话者的性取向,结果62%的人猜对了,表示从声音猜测性取向还算有迹可循,但因为有38%配对错误,仍然不算非常可信的标准。
史密斯归纳实验结果,认为这些男同性恋之所以被认出来,是因为他们的发声模式跟女性相近,他推测男同性恋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女性说话方式的影响比较多,也就是说,“像Gay的声音”其实就是阴柔的声音,尽管很多阴柔的男性不一定是同性恋。
现代社会性取向十分多元,单靠外在很难判断。
不要再问“你们哪一个扮女生?”,他们就是喜欢男人的男人!
传统观念里,男人和女人有各自的性别气质,恋爱与婚姻关系就是一男一女组成,即使社会渐渐接受同性别情侣,刻板印象却还是存在,总觉得情侣之中一定有一个人比较阳刚,另一个则比较阴柔,并且把不符合性别气质的阴柔男人跟同性恋划上等号。
大卫・索普访谈的对象就有人打破这个观念,有些受访者指出,他们就是喜欢男人、喜欢阳刚的气质,根本不喜欢女性化的特质或声音,阴柔的男人没有特别受欢迎,所以男同志在寻找恋爱对象时也会极力表现出阳刚,这样的现象也加深了“不想听起来像Gay”的想法。
大卫索普在纪录片中探索男同志的心理,也将自己的感受摊在阳光下。
如果一个人是Gay,听起来像Gay究竟何妨?传统观念对性别气质的分类,从外在束缚着男同志,连男同志圈子里也很难跳脱“阳刚才是男人”的框架,面对已经内化的同性恋恐惧,男同志如何与阴柔的自我共处,可说是一辈子的艰难课题。
- 郴州小伙声音太尖受歧视 拼命犯罪只求坐牢2014-09-12
- 微博惊爆《中国好声音》李代沫是Gay 大晒亲密照2012-08-27
- 如何鉴定健身房里的GAY2009-08-07
- 1可不可以给我点爱人的骨灰?
- 2跟直男跑友约了场马拉松
- 3亲爱的(我和少爷的真实故事)
- 4你好,警官!
- 5恐同表哥帮我治疗同性恋
- 6我替柜中男友照顾病重的母亲
- 7一个北漂同志之死
- 8离婚后,我成了一个同性恋的儿子
- 9前男友让我感染了艾滋
- 10男神男神你掉了一个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