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国内 > 正文

香港:性向无限计划 支援少男同性恋者

来源:心同网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09-05-29 【投稿】 字体【

  除受到同学欺凌与歧视,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亦要面对不少问题,包括孤独感、自我否定及与家人关系破裂等。周峻任指,性向无限计划便是针对这些情况提供支援,目前计划主

  除受到同学欺凌与歧视,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亦要面对不少问题,包括孤独感、自我否定及与家人关系破裂等。周峻任指,性向无限计划便是针对这些情况提供支援,目前计划主要服务男同志青少年,设有同志互助小组、网上朋辈辅导服务等,今学年已有200人参与,亦有提供学校讲座及老师与社工工作坊等,涉及500名老师与社工及7,000多名学生。  家长激动责骂适得其反  姚佳乐表示,现时同志得到的支援甚少,最容易自我否定,而当中的孤独感亦不利心理健康发展,「不少人在承认同性恋的一刹那,觉得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个」,既希望取得别人认同,但也担心「见光死」;所以当老师遇到对性倾向困惑的学生,提供个别面谈辅导时应坚守保密原则,并为有关学生提供相关书籍、资讯,减少其孤独感及建立正面的自我认同。  周峻任则补充,很多父母知悉子女是同志后,最常见是情绪激动、责骂子女,甚至有人会收起电脑及电话等,限制子女的社交,令关系僵持不下。他提醒家长应平心静气与子女倾谈,多了解子女的想法,亦可寻求该会协助,以免破坏双方关系。本年度计划已成功为12名家长作出辅导,未来亦将会加强有关家长支援小组的工作。  对于计划的发展前景,周峻任指有研究估计,只计12至29岁男性,有同性恋倾向便达4%,相关的教育及支援服务需求很大,他们有望寻求与其他团体合作的机会,以向更多人灌输正确中立的性倾向知识。(记者欧阳杏樱)           学生诉「基情」遭老师「唱开」  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对性充满好奇和疑问,但一般老师家长通常避而不谈,面对较敏感的性倾向及同性恋议题更是手足无措,有时处理失当,反制造出更多的悲剧。有中学生因有同志倾向,即成为同学欺凌对象,老师却视若无睹;有老师则将同性恋倾向的学生求助个案「唱开」,令对方大受伤害;亦有同志学生在师长建议下接受「专家治疗」,结果压力大增而患上焦虑及抑郁症。  现就读大学二年级的松鼠(化名),便是因同志倾向而受尽歧视的过来人,他在小五时开始感到自己喜欢男生,至中三始接受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曾与好友透露此事。不过在升上中六后,他与同学谈及此事时却被「出卖」,结果秘密于全级「通天」,惨受同学嘲笑及歧视,更为其改「万能插苏」、「凉型」等花名,令他难受非常。  松鼠忆述,就读中学为传统天主教男校,从没有提及性倾向知识,不少老师虽然知道他受同学欺凌,但因怕家长投诉,而不敢伸出援手及提供辅导。他表示,当时有老师一边在课堂上「提醒」同学「唔好学」同性恋,但又请同学不要歧视同性恋者,让他感到难以自处;他又眼见当年年级较低的「同道人」被其他同学排斥及欺凌,情况比自己更严重。  学校性教育避谈性倾向  小童群益会07年中推出「性向无限计划」,从事青少年性倾向教育及辅导工作,但计划主任周峻任慨叹,学校对一般的性教育已不算积极,关于性倾向的议题更是「赶客」;他们每年都邀请全港中学参与相关工作坊,2年来只有约20所较「开通」的学校参加;也有学校原本对性教育有兴趣,惟得知讲座会论及性倾向内容时即打退堂鼓,有关工作困难重重。  周峻任又称,过往曾接触个别老师,他们虽然对同志学生受歧视感同情及不平,却因所属学校避谈性教育而爱莫能助;更有什者,曾有学生将自己性倾向的困惑向老师倾诉,但该老师却保密的基本辅导原则都未有做到,反而与其他老师「交换意见」,结果事件于校内广泛流传,令该学生大受伤害。  洗脑式「治疗」反引致抑郁  该计划社工姚佳乐指,在处理性倾向议题时,学校老师欠缺资讯与培训,不少人只抱「某某家庭破碎或滥交,所以变成同性恋」的错误思维,若学生有疑问时即马上否定,不会了解其困惑及提供相关资讯,遑论作出辅导。他认为有关态度会令怀疑自己有同志倾向的学生求助无门,容易引发更多问题及悲剧,包括学生间的欺凌、家人不接纳等。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