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 > 正文

存在感低的同志 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来源:gagatai 作者:心同编辑 时间:2019-07-27 【投稿】 字体【

同志圈的存在感,真的是刷出来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明明不爱运动,但逼迫自己去办健身卡的同志,因为他们要为自己争取。而相比于其他让自己更优秀的手段,变美,确实是最容易带来直观收益,也最容易坚持下去的方式。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贾姆士的一句话:“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受重视这个愿望,就像人对食物和睡眠的需求一样迫切,却很少被满足。人们甚至会为了得到注意,放弃自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扮丑角做网络直播的txl们,意图正在于此。英国精神病学家John Bowlby提出的依恋理论或许能解释同志存在感缺乏的根源:

小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对母亲是极度依恋的。因为他们需要被母亲看到,才觉得安全。他们也只有看到母亲,才踏实。所以小孩子在早期,可以自己玩,但一定要妈妈在身边。妈妈一旦超出他们的视线,他们就会又哭又闹无法继续玩。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存在感。

后来,小孩长大些,相信了妈妈一直在身边。有时候就会不让妈妈看到,会推开妈妈,但他内心会相信妈妈一直在身边,也就是他建立了一个信念,即当他想自己玩的时候就自己玩,当他需要妈妈的时候,只要一喊“妈妈”,妈妈就会过来。所以小孩有时会不停喊“妈妈”来寻找存在感,证明妈妈是存在的。于是安全型的依恋就被建立起来了。他们也相信自己一有需要,妈妈就会出现,妈妈始终会回来。

但我想,很多同志都不会这么幸运。我身边好多朋友,在小时候感受到危险情境时,需要妈妈了,妈妈常常不在。为什么大家都在笑,同志圈0多1少,为什么那么多0?因为许许多多的同志,都有着悲伤的过去,在他们需要受到保护的时候,喊“妈妈”却没用!久而久之,他们就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妈妈只有在视线范围内他才安全,一旦妈妈离开视线,可能就再也没有了。

长大后,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身处的每一个圈子,都成了妈妈的引申象征。我们渴望从圈子里(圈子=家园),得到以前没有得到过的东西。比如说,存在感。

当别人没有关注我们,当别人在过自己的生活时,我们感受不到自己是重要的,感受不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不重要,就会失落。只有他们主动关心我们,主动say hi,主动找我们聊天,主动点赞,我们才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05

在同志圈的存在感低下,是“妈妈”象征的二次丧失。因为前文我已经论证过了,圈子里的关注力遵守二八定律。所以我们很清楚,自己内心需要被关注,但事实上就是没有。

同志圈的存在感,真的是刷出来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明明不爱运动,但逼迫自己去办健身卡的同志,因为他们要为自己争取。而相比于其他让自己更优秀的手段,变美,确实是最容易带来直观收益,也最容易坚持下去的方式。以后谁再跟你说,哎呀,你就这样挺好的,别改变自己,会有人来爱你的,面包会有的。请务必与他绝交!他在阻碍你变美,真的。

假如你习惯了,安于现状,那也没什么,就在同志圈当个小透明也没事,但千万要控制自己的心态。建立存在感的方式,有两个大方向,一是build,另一个则是destroy。最常见的,就是撕哔和暴露。通过制造冲突、调动别人的猎奇等手法,也能获得存在感,有时越偏激,别人的情绪越激动,他们就会越开心。但这样的做法,难以得到实际好处。

有一种办法,最为折中温和,那就是找到一件由衷热爱的事情,并投入地去做,这一行为叫“我正在愉快地做我自己”。在你匆忙却又充实的日子里,内心的存在感是稳定持久的,不会轻易地被几件不如意的小事破坏。只是到了某个惶恐、紧张的子夜,你会想向他人获取关注,可能只要一两句倾诉就可以,但每次都是话到嘴边,欲言又止。还是算了,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我想许多人,也就是这样过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