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 > 正文

同志情侣只是包装手法?俄罗斯天团t.A.T.u的商业大戏

来源:关健评论 作者:心同编辑 时间:2016-04-21 【投稿】 字体【

t.A.T.u的出现扭转西方对俄罗斯冰冷共产大国的既定印象,在包装上则揭示了比西方国家更大胆的尝试,也启发一代青年望向心灵铁幕外的世界。t.A.T.u炫烂也迅速归于死寂,如同春雪消融后留下的泥泞,难堪但仍值得追忆。

同志情侣只是包装手法?俄罗斯天团t.A.T.u的商业大戏

不论喜不喜欢西洋音乐,1990年前后出生的人大概很难不知道t.A.T.u。2003年初t.A.T.u第一支MV《All The Things She Said》登陆台湾,MTV台日夜放送两个制服女孩在大雨中拍打铁丝网,绝望与爱意随着歌词倾巢而出,回望铁丝栏外不解与鄙夷的眼光,最后两人携手离去,逃离这个偏执的世界。在那个同性亲吻还会被删减的年代很难看到这支MV的全貌,但t.A.T.u无疑在同志的心中激起一定的波澜。

若说《All The Things She Said》一曲揭示了同志遭遇的困境,另一首〈Not Gonna Get Us〉则是以遗弃社会的姿态,粉碎他人的所有偏见。让t.A.T.u初尝走红滋味的专辑一直围绕同志情感的激情、误解、脱逃、背叛为主题,几乎唱尽同志感情世界的起落。反观第二张专辑,这种激烈的宣扬就平淡了许多。《200 km/h in the wrong lane》一张可以说是与同志的对话-拥抱你的情感,面对压迫可以选择逃走或抵抗。

即便是当年的欧美乐坛也少有这种同志标志鲜明的团体,t.A.T.u的同志形象透过媒体大肆传播,进入大众视听领域,无疑成为了Lesbian icon。传播领域大师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曾解读过电视节目背后的效应,认为之所以会“流行”,是它给予了观众一种弥合性或补偿,观众在观看中确认自己的主体位置或缺憾补偿。其又在《解读大众文化》中提到流行文化得以去撼动、重新解读权威,连带刺激接收者的身体愉悦,借着这种身体释放抵触父权和规训等神话。

流行文化因此成为一个载体,滋养反权威、反传统等概念,t.A.T.u除了各种惊世骇俗的发言和live必备的kiss外,也招集百名少女穿着MV中的学生制服,出现在莫斯科红场、伦敦国会议事堂前等地标在公开场合鼓吹女女亲吻。

其所传递的视觉效果,宛如颠覆汉纳•鄂兰(Hannah Arendt)在《人的境况》中提到的公共领域观看下的爱情不免走向窒息与压抑的论点,而是爱情即便出现在公众场合也不会扼杀其所带来的亲密,让躲藏于暗处的同性之爱看见了光芒。我们也得以看到t.A.T.u的追随者也不乏异性恋少女,因为她指向一个世代的爱情解放。

当年唱片公司以半个恶魔、半个天使作为宣传文案来描述t.A.T.u的特质。这个譬喻很像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笑忘书》里描绘天使、恶魔的人性状况,天使是一种近乎梦幻的、超脱现实的理念,而魔鬼指的是对任何意义、价值的嘲讽和颠覆。

t.A.T.u一方面给予同志美好想像,一方面也极尽使坏。除了被媒体视为脱序如自爆床笫之事、邀请女歌迷上床的言论,她们也说出了更喜欢尝试与颠覆、试着挪移既定价值。这种恶魔形象总是很迷人,甚至可以联想到Sex-positive feminis所强调的女性欲望自主权。

性关系不必建置在宰制与被宰治上,而是女性得以从性关系中积极开发愉悦,如男性一般享受性。这种男性权力的解构在玛丹娜的身上最为明显,《Sex》中的照片即在阐述这种女性于性爱中的欢愉。玛丹娜的恶女精神也延续到了近几年的Lady Gaga、Miley Cyrus身上。近代美国文化最为贴近这种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状态,如今出现在t.A.T.u这个俄罗斯团体上实在值得玩味。

t.A.T.u却也在走红不久便急速坠落。两人随即在2003年承认同志情侣只是包装手法,而一手打造t.A.T.u的经纪人Ivan Shapovalov在受访时坦承团体的发想来自色情网站,综观t.A.T.u的元素-制服、女学生、女同志便是和男性欲望的联系。

“包装”的虚假之说在此浮上台面,绕了一圈回来,这个触动不少女同志心灵的团体其根基竟是建立在男性观看、满足异性恋的各种奇想之上,甚至为了商业与话题性而消费了一个族群。这无疑让很多将t.A.T.u视为icon和女性自由的乐迷非常困窘,也连带戳破了一些美好的投射。

t.A.T.u在摆脱了同志身份的包装后渐渐趋于沈寂,团员Yulia经历结婚、怀孕,近年甚至还爆出恐同言论,更加确认了当年的t.A.T.u是场商业大戏,却阴错阳差的引起了周边的性别效应。

而当代的俄罗斯社会越趋保守,简直难以和12年前的氛围做连接,政治联合法律和东正教一同守护所谓的“俄罗斯价值”。俄罗斯从2000年后被视为得以和西方思维接轨、前途似锦的金砖国度,逐渐变成为恐同大国。前年的索契冬奥上t.A.T.u再度合体,即便不再上演经典女女之吻,事后视频也遭到俄国政府删减。

t.A.T.u这个在商业表现上出类拔萃、话题性十足的团体似乎是回不去当日荣景了,而这十年间俄罗斯也未再出现让人惊艳或足以引发各种讨论的艺人。不论t.A.T.u未来走向,她们的出现仍是当代俄罗斯娱乐产业精彩的一笔。

苏联垮台后,t.A.T.u的出现扭转西方对俄罗斯冰冷共产大国的既定印象,在包装上则揭示了比西方国家更大胆的尝试,也启发一代青年望向心灵铁幕外的世界。t.A.T.u炫烂也迅速归于死寂,如同春雪消融后留下的泥泞,难堪但仍值得追忆。